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1章 种子的秘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红薯粉条,吃起来很香。

    “老三,秋收后怎么没看到有别的生产队来换种子?”

    关崇阳这两天也不是很开心,高青山等人走了,没人和他下棋,生活中似乎少了很多乐趣。

    不过老爷子也不是整天混吃等死,队里的事情他一样在默默的关注。

    现在队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吃饱,还不是托了方唯的福?其中,用稻谷换种子,居功至伟,要不然队里哪有这么宽裕?

    “一队倒是传话过来,说过些日子要来换种子,其他的生产队暂时没动静。”

    方唯倒不着急,春播的时候全县都会逐步推广南光一号稻种,最晚到明年夏种,这项工作必须全面完成。

    从县里做出决定到落实到位,需要一个过程,耐心等待即可。

    “老三,你说到了春播的时候,县里会不会让咱们专门培育稻种?”

    方平突发奇想,提出了一个假设。

    方唯考虑了一下,觉得不是没有可能,而且可能性还不小。

    反正他现在是稳坐钓鱼台,南光一号稻在指定区域之外,已经开始表现出产量逐代递减的特性。他有理由相信,自己手里完全控制了种子的生产。

    除非等未来生物基因技术突飞猛进,才有可能打破这个禁制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别人从方唯手上得到的南光一号稻种,最多历经三季就会被打回原形,亩产将严重倒退。

    到时候他们还得重新换购种子。

    这并非他的本意,但事实如此,他也没办法。

    吃过饭,方唯把关崇阳送了回去,然后回家开始思考明年的工作计划。

    要不他为啥当初不愿意当这个队长呢?真的是太操心了,全队上下100多口人的生计都维系在他身上,还是有压力的。

    匆匆数日。

    这天上午,方唯刚从队部回到家,就听到门外有人在喊:“方队长在屋里没有?”

    方唯跑出去一看,魏光华拎着一些东西,正站在院子外。

    “魏队长?你可真是稀哦,快请进。”

    他和魏光华并不熟悉,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。

    对方如果是来换种子,他不会感到意外,可对方提着东西登门拜访,就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
    他很气的把对方迎进屋,宾主落座,田桂花端上了茶水。

    “方队长,咱们以前没怎么打过交道,现如今郑矮子去了大队,你我可是要多来往啊。前段时间忙,没顾上向你表示祝贺,今天补上。”

    魏光华在整个大队都很有名,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,也就郑先发能制住他。

    “郑矮子、魏驼子,下塘大队的台柱子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在下塘大队,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明白,当老支书退下去后之后,新的大队支书必定是从他俩当中诞生。

    郑先发运气好,因为队里出了个方唯,所以当上了大队长。

    但并不代表魏光华不厉害。

    “魏队长,你真是太气了。”

    魏光华带来了一只鸡、一只鸭、一篮子鸡蛋、一篮子鸭蛋,另外还有5斤腊肉。

    可谓是诚意满满。

    方唯没有拒绝,礼尚往来的事情没必要推来推去,记着这个人情就是了。

    “方队长,有件事我想请教一下,还请你不要藏着掖着啊。我最近了解到一个情况,南光一号是可以留种,但好像存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?”

    魏驼子果然名不虚传,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,但对方通过调查,已经接近了真相。

    方唯没有马上回答,他组织了一下语言,决定稍微透露一点秘密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也注意到了,但我们暂时还没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。不过,二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,稻种一直很稳定,或许和我们的水土有关?”

    现在都还是采用传统方法育种,就是通过筛选,一代一代的进行繁殖。

    有时碰巧会出现变异,得到品质大幅提升的稻种,再经过人工培育,最终形成新的稻种。

    理论上不存在留种不能用的情况,但品种退化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。

    所以,方唯这么说没有一点毛病,实在解释不通还可以让“水土”来背锅,反正谁也无法证实。

    “是这样吗?方队长,假如留种存在退化的现象,你觉得能种植几代?”

    魏光华马上就懂了,也接受了对方关于“水土”的解释。

    但他觉得方唯应该知道的更多,这小子别看年轻,貌似比郑矮子还沉得住气。

    不是个省油的灯!

    于是,他就试探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一两代?两三代?要得出准确的结论,我这边还需要更长周期的数据。”

    方唯说是这么说,但隐藏的意思就是不会超过三代。

    魏光华觉得应该是两代,两代之后,留种不是说不能用,而是产量会大幅下跌。

第101章 种子的秘密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